找到相关内容9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承先启后.继往开来——第七届“人间佛教,薪火相传”学术会议召开

    基本法义讲解:阐述戒、定、慧三学与三十七道品的意义,及其在实修中的应用;二、禅法实修教学:教导般念、四界分别观与慈心禅等重要行门之特性与修行要领;三、止观知见辨正:分析定、慧二学的特性,拣别错误的修行...

    吕姝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068478.html
  • 佛法治病的真理---4

    配合治疗才行。   因此教导以持戒和守护六根对治违犯,布施对治悭吝,慈爱对治嗔恨,无常观或不淨观对治贪欲,般念对治掉悔,以正思惟和对三宝的信心对治疑惑,光明想和念死对治昏沉睡眠和懈怠,忆念佛忆念法和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184628.html
  • 漢魏兩晉時期中國佛教對禪修次第的認識

    意不覺之,它對應三禪;在息止階段,出入息真正消失,如同道家的胎息,它對應四禪(徐文明1994,4)。這一推測很有道理,這裏簡略地徵引其他經論加以證明。  《達摩多羅禪經·修行方便道般念退分》曰:  ...於諸禪之中,前三禪起(出入息),於第四禪不起(出入息),故彼等為(前三)「禪的最後」。(《清淨道論·說般念的功德》,葉均譯本,261)  可見,四禪以上各種禪定的修行是在呼吸停止的情形下進行的。6...

    宣 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2042634.html
  • 汉魏两晋时期中国佛教对禅修次第的认识

    4)。这一推测很有道理,这里简略地征引其他经论加以证明。《达摩多罗禅经·修行方便道般念退分》曰:观察无常断,离欲与灭尽。出息入息灭,是名修行胜。(大15,302中)据此,则出入息断灭确系般禅之修行...静虑以上诸地心极细微故,息不转。(《大毗婆沙论》卷26,大27,123上-中)于诸禅之中,前三禅起(出入息),于第四禅不起(出入息),故彼等为(前三)“禅的最后”。(《清净道论·说般念的功德》,叶均...

    宣 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747146.html
  • 试论各类“性行人”与“身至念”的修习

    自己的业处后再转修其他的业处。如缅甸帕奥禅林的禅修学程,就是先以“般念(AnApAnasati)”或“四界差别(catu dhAtuvavatthAna)”为修习之业处。倘若行者以“般念”入门,则...。75  3. 痴行者与寻行者   如上已说,《清净道论》认为“痴行者”应修习“般念”;而《解脱道论》则将“痴行人”分为二类:无根痴行及钝根痴行。其中“无根痴行人”应先“以言问法,以时闻法,以...

    释道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847573.html
  • 法念处甲、五盖

    龟壳的禅修业处,若能如此,那好比是狐狸的烦恼就吃不到他;如此守护根门就能灭除欲欲。  因此,如果要守护六根门,就必须令心专注于业处。如果你在修行般念,就应该令心专注于呼吸;如果你在修行四界分别观,就...止禅,例如般念、地遍或三十二身分,那就应该只专注于该止禅业处。别小看那单调的呼吸,因为通过一心专注它就能培育极强的如理作意;如果你在修行观禅,那就应该一心观照诸行法为无常、苦、无我、不净。止禅与观禅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7.html
  • 汉魏两晋时期中国佛教对禅修次第的认识──以《般守意经》之注疏为中心的考察

    ·修行方便道般念退分》曰:  观察无常断,离欲与灭尽。  出息入息灭,是名修行胜。(大15,302中)  据此,则出入息断灭确系般禅之修行之一阶段。而出入息断灭正是四禅区别于前三禅的所在:  口...26,大27,123上-中)  于诸禅之中,前三禅起(出入息),于第四禅不起(出入息),故彼等为(前三)“禅的最后”。(《清净道论·说般念的功德》,叶均译本,261)  可见,四禅以上各种禅定的修行是...

    宣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1949491.html
  • 抵达存有之加行功夫—观呼吸

    法门里有许多方法来帮助人早日体证到无蔽实相的状态。修行者因其习性不同,所选择之修行法也会有所差异[1]。不过呼吸法是各家的基础功,南传佛教禅修法、汉传天台小止观都以呼吸法—那般那,又名“般念(An...安定在一种无常无我的彻观之中,了悟世间无常之真相。(帕奥禅师,1999)  修练般念了悟世间无常之真相,不止南传佛教如此,在中国佛教慧思大师《诸法无诤三昧法门》的四念处观法的文字中,提供给人们知道观...

    释道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651826.html
  • 宴坐寂不动,大千入毫发-唐人宴坐诗析论

    禅到大乘禅乃至祖师禅,其发展的轨迹已隐然可寻(注4)。  小乘禅法始于佛世,终于鸠摩罗什时期,李孝本曾综论此中禅法内容包括「四禅八定」「灭尽定」「漏尽通」「止观」「十念」「般念」「六妙门」「十六特胜...般念」是入定极方便法门,即「那般那」(Anapana)入息出息之意,也就是「数息观」,为禅专门化之滥觞。《大安般守意经》详叙呼吸与精神的关系之数息方法,又细分为数、随、止、观、还、净「六妙门」。《大安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073060.html
  • 释恒强:《阿含道次第》讲纲(下)

    比丘观身如身。   (般念)   复次。比丘观身如身。比丘者。念入息即知念入息。念出息即知念出息。入息长即知入息长。出息长即知出息长。入息短即知入息短。出息短即知出息短。学一切身息入。觉一切身息...数息长短。分别晓了。如是。诸比丘。名曰念般。便得具足。成大果报。诸善普至。得甘露味。至无为处。便成神通。除诸乱想。获沙门果。自致涅槃。是故。诸比丘。常当思惟。不离般念。便当获此诸善功德。(《增&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676942.html